張安平:水泥依然為世界需要,台泥將持續開發低碳產品,11月取得英國布里斯托港使用權,進軍歐洲低碳水泥市場

台泥今 (22) 日舉辦第三季法說會,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特別扛著 40 公斤的台泥卜特蘭石灰石水泥出場。他指出,台泥感覺新鮮光亮,事實上一個水泥公司,是一袋一袋水泥所堆積出來的,不是現在所看到的,台灣經濟現在高科技等等一切的發展,也是一袋一袋水泥把基礎建設建造起來,才有今天的社會今天的經濟環境。今年是台泥公營轉民營 70 週年,也是轉型國際化的第一年。他指出:在傳統水泥備受檢討的今日,水泥依然被這個世界所需要,依然在人類文明中無可被替代;但台泥將持續推進水泥廠技術改進、設備改造,在非洲歐洲投資開發低碳產品,以實踐台泥對世界的承諾,推動減碳。張安平也強調,AI 誕生更加速了我們電力的需求,明年台泥將加速全球能源布局,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一己之力。台泥總經理程耀輝在法說會的簡報中,呈現了張安平口中 2017 年來台泥大航海的全球航道,以低碳建材、綠色能源與資源循環三大核心領域,橫跨 5 大洲、13 個市場。程耀輝也宣布台泥歐洲子公司 Cimpor 已於今年 11 月取得英國布里斯托港的使用權,這座港口未來將打造為連接台泥葡萄牙與非洲充裕低碳水泥產能與英國市場的重要樞紐。意味著未來台泥將把低碳水泥的版圖拓展至歐洲更廣闊的市場。

程耀輝指出,台泥合併營收從 2023 年前三季的 844 億元躍升至 2024 年前三季的 1090 億元,成長 29%,顯示台泥在拓展多元化成長的初步成果。其中,兩岸水泥的營收占比已降至 40%,原定於 2025 年達成的「兩岸水泥營收占比低於 50%」的目標,提前在 2024 年合併報表中實現。雖然台灣仍是最大貢獻地區,但其占比已從去年的 62% 降至 41%,而大陸與土耳其各占 21%,歐洲的佔比更顯著提升至 16%。台泥持續透過多元化的營收結構,降低對單一市場、單一產業波動的依賴,為集團注入更多的彈性與韌性,同時穩固收入來源的穩定性。
此外,2024 年前三季,台泥 EBITDA 較去年同期成長 47%,從 213 億元增至 313 億元,若計入近期宣布的竹東土地出售案完成,已確定之 EBITDA 將進一步攀升至 339 億元。台泥自 2018 年起在土耳其、葡萄牙及非洲佈下的低碳水泥事業,帶來了可觀的獲利,未來榮景依然可期。而大陸的水泥事業從今年 10 月開始恢復單月淨獲利,微微復甦的情況應可延續至明年初,後續仍待觀察。綠色能源事業包括再生能源發電、全球充儲業務及電池業務自今年第 3 季起合計 EBITDA 已達盈虧平衡點。資產開發事業體雖僅占公司資產的 4%,在未來數年將有機會持續貢獻獲利。
程耀輝指出,台泥總資產在 2024 年第三季達到 5865 億元,是 2017 年 2726 億的兩倍多,即使面對 2022 年 COVID 疫情及中國房地產市場下行的挑戰,台泥仍成功將淨負債/EBITDA 從高峰的 3.9 倍降至 2.1 倍,展現穩中求進的財務實力。財務韌性也獲得國際信評機構的肯定,S&P Global 和Fitch Ratings 均授予台泥 BBB- 投資等級的評級與穩定展望,展現對台泥財務管理的信心。未來,台泥將持續爭取更高評級,並在穩定的國際投資等級信評前提下,穩健優化資產並推進業務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