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環境教育創造環境利基,台泥所屬和平工業港,獲國家環境教育獎企業組最高榮譽

堪稱台灣環境教育界最高榮耀的「第 9 屆國家環境教育獎」26 日舉行頒獎典禮,台泥旗下和平港公司首度參賽,就榮獲民營企業組唯一一家特優的最高榮譽,由環境部長彭啟明親自頒獎予和平港公司董事長黃健強。評審委員評價,和平港公司用 20 年堅持的環保帶來自然的餽贈:建港時為減少波浪帶來衝擊,以當時挖掘石塊疊砌護坡,且採用密閉式廊道運輸、設置岸電系統減少空污,並積極推動港區內珊瑚復育。和平港是歐盟海事組織認證的生態港,也是台灣第一座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港口,透過常態性生態導覽與環教課程,推廣海洋保育,營造一個以環境教育成為解決問題和創造環境利基之體現,也有評審委員指出和平工業生態港可以說是世界罕見的成功案例。和平港在 0403 花蓮強震中重創,已投入大量人力與經費重建,並需要時間復原,但和平港仍堅持對環境教育及環境復育的預算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位於花蓮最北端和平村的和平工業港,為服務和平工業區所設立,1997 年開始建造,2003 年啟動運營。20 餘年來和平港重視環境永續,讓新生的海洋在短短 20 年內孕育出絢爛繽紛的生態。2021 年更啟動「生態方塊珊瑚移植培育計畫」,以台泥低碳水泥打造生態方塊沉入海中成為人工魚礁,將因自然因素或港區浪潮沖斷的珊瑚斷枝,重新移植到生態方塊上,至 2024 年 2 月共復育 1001 株,復育存活率達 89%,並展開魚貝類的生態調查。珊瑚佔海洋 0.2 面積,卻有 1/4 的魚類靠珊瑚生存,珊瑚復育是一個起點,是一個生態系的養成。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力促工業應該加強與社會的溝通,並與在地社區共好共融,2020 年台泥將花蓮和平水泥廠部分場域對外開放成為台泥 DAKA 開放生態循環工廠,和平港也透過 DAKA 港電廠循環經濟導覽,開始固定對外開放。環境部評審委員進行實地審查時,認為和平港協作研發或活動協力的組織與單位相當多元,港區 3 個單位互動連結且關係緊密,其中評審委員認為台泥 DAKA 園區非常創新,標榜循環經濟,讓工業港與環境共存。2022 年和平港更進一步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設計 3 套環境教育課程包括大船入港、海港的房客、港口保衛隊,且透過校外教學、參與科普列車、氣候變遷、災害防救、自然保育等,推展環境教育。2022-2023 年間就有近兩千人進入和平港參與環境教育課程。
另一方面,和平港不只對外建立環境教育體系,也透過對內的環教課程推廣至員工及承包商,致力將環境保育內化為企業的 DNA。和平港在環境教育的路途上並不孤獨,與產官學許多單位合作與交流,包括花蓮縣環保局、台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怡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和平港認為,「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遠」,和平港自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後,亦積極將經驗分享給其他夥伴,希望未來有更多的環教場域能夠成立,讓台灣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能夠更多元。
點擊收看影片:蓋一個珊瑚的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_AZArAUQI
